豬場在生產工藝上實行配種妊娠、產仔、保育、生長肥育四階段全進全出工廠化流水作業(yè)。2001年年終存欄19859頭,其中公母豬1892頭,后備公、母豬232頭,出欄優(yōu)質瘦肉型商品豬34850頭。 近三年來,實施工廠化豬場仔豬生產技術,推廣仔豬早期斷奶,早期補鐵、補硒,提前補料和飼喂優(yōu)質全價飼料,加強獸醫(yī)防疫和消毒工作等技術措施,使母豬生產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每頭母豬年產仔2.2胎,年提供仔豬22.2頭,60日仔豬重21.5kg。仔豬成活率達到95%。全場料重比3.23∶1,取得了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F(xiàn)把工廠化豬場仔豬生產的主要技術介紹如下,供參考。
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 母豬的生產力狀況是仔豬生產的先決條件,養(yǎng)好仔豬首先得養(yǎng)好母豬,提高母豬的生產力。 ⑴ 母豬營養(yǎng) 妊娠初期 母豬配種后3周內受精卵形成胚胎,此時幾乎不需要額外的營養(yǎng)。給母豬以低能量,低蛋白的妊娠飼糧(DE≤3.0兆卡/kg,CP≤13%),日喂2.0kg,即能維持正常的繁殖需要。對不是過瘦的母豬不要攝入過高的能量和蛋白,以減少胚胎的早期死亡。據研究,配種后1~3天內胚胎死亡最為嚴重。 妊娠中期 母豬配種4周至14周,通常只需維持正常需要后略有積存就可。這階段應以中等飼糧(DE≤3.1兆卡/kg,CP≤14%),視母豬體重膘情日喂2.0~2.2kg,適當提高粗纖維水平,增加母豬的飽腹感,減少死胎發(fā)生。 妊娠后期 通常仔豬初生重的60%~70%來自產前11~16周階段的生長,因此對這階段的母豬要加強營養(yǎng),以滿足胎兒快速生長的需要。此時要較高營養(yǎng)水平的飼糧 (DE≤3.1兆卡/kg,CP≤16%),日喂2.9~3.2kg,以提高仔豬初生重及均勻度。但過度采食會引起泌乳期采食量下降,體重損失增大,泌乳減少,從而導致生產能力下降。
哺乳期 哺乳期飼養(yǎng)目標是,促進母豬食欲,提高泌乳能力,離乳后盡快轉入下一繁殖周期。母豬哺乳期飼養(yǎng)的營養(yǎng)需要與其泌乳密切相關。哺乳母豬每天需要的能量幾乎75%用于泌乳,當飼料營養(yǎng)攝入不足或不能滿足其泌乳需要時,就會動用體內的脂肪來滿足產乳需要,從而導致母豬掉膘和體重下降,直接影響下一胎的生產性能,因此,哺乳期的飼喂策略是最大限度地促進采食。泌乳期的采食量對其下一胎產仔的重要性,隨著斷奶日齡的提前而越來越顯著,所以對哺乳母豬應采用高營養(yǎng)水平的飼糧(DE≤3.2兆卡/kg,CP≤17%)。一般母豬在臨產前 2~3天適當減料,分娩后2~3天適當控制采食量,以后由少到多逐步增加飼喂量,生產后3~4周, 日采食量達到6~7kg,進入斷奶前1周適當減少飼喂量,日采食量在5~6kg左右。配種期 配種前的母豬應飼喂高營養(yǎng)水平的飼糧,可以參照哺乳期飼糧,日喂3.5~4kg進行催情補食,促進母豬發(fā)情和排卵,并可縮短斷奶至配種的間隔時間和增加產仔數。 ⑵母豬管理 增加母豬產仔數的關鍵是適時配種,配種過早或過遲都會損失部份卵子,從而降低產仔數。一般母豬允許公豬爬跨后配種,間隔8~24小時進行第二次配種。母豬配種后趕入定位欄單獨飼養(yǎng),使母豬有一個安靜的受精過程。配種公豬應定期檢查精液品質,做好配種記錄,一般成年公豬每周使用3~5次。夏天應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以免母豬流產及受胎率低下。 工廠化豬場均采取自繁自養(yǎng),以防場外疾病的引入。從外場必須引進種豬時須隔離觀察一個月以上,確保引進種豬的健康水平。平時根據實際情況對豬場所有后備公母豬和生產公母豬在配種前進行乙腦、細小病毒、偽狂犬病、豬瘟、豬口蹄疫、豬繁殖、呼吸綜合癥的免疫預防。 淘汰生產性能低下的母豬,仔豬生產與母豬群的年齡結構和生產性能密切相關,平時應做好每頭母豬的生產記錄,對生產性能低下的母豬應及時淘汰,保持合理母豬群結構,母豬淘汰率一般在30%左右。